云南首座氫能綜合能源站首次加氫成功,能投集團氫能布局邁出關鍵步伐
6月30日,云南能投集團曲靖高新區花山氫能綜合能源站首輛氫燃料電池重卡順利完成氫氣充裝,標志著云南首座具備每日1000kg加氫能力的綜合能源站完建并具備加氫條件。這一項目的落地,不僅是云南能投集團深化氫能產業布局的關鍵一步,更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重要指示精神,服務云南省“以科技創新引領壯大資源經濟”要求,推動全省能源結構轉型的生動實踐。
作為云南省能源戰略實施和能源產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關鍵平臺,云南能投集團始終將氫能產業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培育賽道。面對“雙碳”目標下的能源結構轉型需求,集團立足全省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與交通領域綠色轉型潛力,以“產業鏈閉環、產融結合”為路徑,規劃建設花山氫能綜合能源站,旨在打造可復制推廣的“氫能樣板”,為全省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該項目創新構建“加氫+充電+光伏”三位一體綠色能源供應體系:1000kg/天加氫裝置可滿足30輛氫能重卡每日用氫需求;3臺共計1080kW雙槍直流充電樁覆蓋新能源物流車補能場景;30.24kW分布式光伏實現“綠電”自給。項目投運后,預計年加氫量350噸、充電量200萬kWh、光伏年發電量3.7萬kWh,每年可節約標煤670噸、減少碳排放約5000噸,為云南省“雙碳”戰略落地提供堅實支撐。
從戰略構想到項目落地,云南能投集團構建“研究驅動投資、資本賦能產業”投資邏輯。項目前期,集團統籌組建由電投公司、云能資本、物流公司等多單位參與的專項工作組,開展超20次跨區域深度調研,足跡覆蓋10余省市區縣,走訪50余家氫能產業鏈核心企業,精準把握技術關聯度與場景應用潛力,多角度開展集團內部氫能場景對比分析。
專項工作組通過場景定位、技術支撐、車輛適配三大維度“校準坐標”,推動項目落地。場景定位:聯動曲煤焦化工業副產氫高效利用與物流運輸清潔動力需求,打通“工業副產氫—儲運—應用”閉環,實現資源高效轉化;技術支撐:自主對接9家具備甲級資質的加氫站設計院,形成多套技術方案庫,開展商業模式研究,為全周期運營提供技術保障;車輛適配:調研十余家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及整車企業,從技術參數、市場適配性等維度優中選優,確保氫能重卡與能源站高效協同。
面對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技術性、高安全性要求,集團電投公司積極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周密做好項目建設管理策劃,以“破瓶頸、攻難關、扛硬仗、爭標桿”的拼搏精神,刷新全省氫能建設紀錄——從場平施工到首車加氫僅用87天,跑出氫能發展“云南加速度”。
項目團隊依靠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卓越的工程管理能力,緊扣站用通電、氫氣管道吹掃試壓、設備調試等七大關鍵節點,高質量完成建設。此次首次氫氣充裝作業的成功,不僅驗證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的協同能力,更為云南省氫能產業政策、技術標準與安全規范完善,為工業領域減碳降碳提供了實踐樣本。
“花山氫能綜合能源站的投運,是能投集團氫能產業從‘單點突破’向‘生態圈構建’的跨越。”云南能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以該項目為支點,重點推進三大戰略布局:
網絡覆蓋:加強產融協同,鏈接能源、物流、裝備制造等產業單位,構建覆蓋全省主要交通樞紐的氫能綜合能源網絡;
技術創新:探索液氫、固態儲氫等多元存儲方式,推進“風光氫耦合”新模式應用,拓展氫能在交通、工業、儲能等領域的規模化場景;
生態共建: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持續探索綠氫產業發展新路徑,打造“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場景應用”產業生態圈,為全省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提供“云能樣式”。
從“謀篇布局”到“落地生根”,云南能投集團正以氫能產業為突破口,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這座在戰新產業賽道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氫能綜合能源站,不僅是集團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生動注腳,更將為云南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注入持久動力。